隧道窯/輪窯燒結磚制品的生產過程簡介
時間:2010-8-18- 20:48:18 閱讀318次
含硅酸鹽類的巖石在自然界中,由于物理、化學或生物的作用,即風化作用,形成粘土。
粘土的主要成分為高嶺石(Al2o3.2Si02.2H20),其它還有多水高嶺土和蒙脫石等。 很純的含高嶺石粘土,耐火性高(高于1580℃),一般呈白色或淺灰、淡黃顏色,顆粒細,經培燒之后呈自色,自色耐火粘土又稱瓷土,用于制作瓷器和精陶器等。
粘土中含雜質如氧化鐵、石英等較多的,耐火性較低,一般用于生產襯面磚、鋪地磚、陶磚及污水管等。
粘土中含雜質更多的,耐火性更低( 1350℃以下),多用于生產普通磚瓦、輕質的空心磚及多孔磚等。這類粘土分布極廣。
將粘土制成坯體,加熱焙燒,在110℃左右脫去自由水,至400~850℃時,結晶水脫去,繼續升溫,粘土中的雜質與粘上形成易熔物質,開始熔化,漸次填塞于未熔顆粒之間的孔隙中,使之粘結。普通磚瓦一般在950~1050℃范圍內完成這個階段。如果繼續升高溫度,熔化物增多,未熔化物減少,制品產生變形,如果焙燒低于這個溫度,熔化物太少,不足以粘結未熔物,燒出的制品強度低。粘土從開始部分熔化到坯體不能自持而變形的溫度叫焙燒間隔。粘土的焙燒間隔對燒土制品生產是一個重要的性質。
燒結普通磚的生產分為下面幾個步驟:
采土—配料調制—制坯——干燥一焙燒一成品
磚坯在干燥過程中體積收縮叫干縮,在焙燒過程中繼續收縮叫燒縮。
在燒磚過程中可以約略分成預熱、焙燒、保溫,冷卻四個階段。預熱升溫太快,容易使磚坯內外干縮不勻,產生裂紋。焙燒是生產磚瓦的一個關鍵性階段,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和能源消耗。
磚窯分為兩大類:即間歇窯和連續窯。間歇窯如圍窯、半地下式土窯等,這類窯燒出的產品質量較低,品質不勻,而且能耗土。但是在我國廣大農村,仍然采用這種窯生產。
因為它的投資少,技術要求低。在農村住房條件沒有徹底解決的近期里,預計還要繼續采用。
【連續窯如輪窯】和【隧道窯等】。
輪窯為環形,分成多個窯室。磚坯碼放在窯室里不動。焙燒的火頭由一個窯室漸次轉移至另一窯室。煙氣經過未培燒的磚坯,使之干燥和預熱。進入窯內助燃的含氧空氣,在助燃之前,經過剛焙燒完成的磚周圍。使燒成的磚加速冷卻,并使助燃空氣得以預熱,提高功效,節約能源。在城鎮和條件較好的農村,都應該推廣這種窯型。
隧道窯為隧道形。窯底設有軌道,磚坯碼放在軌道上的磚車上,磚車徐徐前進。窯的中部為固定的焙燒帶。磚車經預熱、焙燒、保溫、至冷卻出窯。這種窯的生產效率高,能耗小,產品質量高。但是基建投資大,生產技術要求高。
粘土成分中含有鐵的化合物,在焙燒過程中氧化為紅色的高價氧化鐵,故燒成的磚為紅色。如果焙燒至900攝氏度左右時,減少窯內空氣的供給,同時加入少量水分,使窯內燃燒氣氛為還原氣氛,則高價的氧化鐵還原成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,這樣燒成的磚即為青磚。
青磚與紅磚相比其產生強度的機理和化學穩定性沒有本質上的差異。由于紅磚墻體過多,人們希望有較多的青磚供應。但是,青磚只適宜在半地下式的土窯中生產,能耗高,價格貴,產品質量不勻,生產方式落后。因此,除非能夠改用現代化的連續窯生產青磚,是不宜將先進的連續窯閑置不用、鼓勵用落后的間歇式土窯生產青磚的。